动态度独立音乐厂牌

Avatar以积极自主的态度去实践的最多的行动,在多元的活动里寻找正面的互动,让活动的成果能在社会上自由地流动,化被动为主动。

《沉默祷告者》的后期版图(一)


文字的歇斯底里,是在最短的时光距离当中,浓缩成一个完整的故事,
抑或反映了一个社会现实,从里头再透露直接的讯息;
饶舌歌手用上口技,说唱的方式代替音符,
唱着延绵三十年的饶舌歌(RAP)

饶舌歌手与生俱来的自信,以勇敢的实质行为运用在个性表现上,
纯熟的拿捏歌词且战胜文字,节奏感会比其他人强,
总觉得他们脑筋灵活度特别旺盛,
因为脑海拼凑文句的讯息,以低于半秒的速度传输至嘴巴里,
再跟着基本节拍字正腔圆地准确发出,对一般人来说,实在有点难度。
“嘻哈”歌手何其多,但相信如果没有一定的热衷,
并不会投身于此乐风加以钻研,
除了提升“嘻哈”音乐里的说唱修炼,还会磨练其文化精神的理解,
自然而然就会跟随进入整个场景;
倘若稍微深思,会发现存在感过剩的自我表现,
其实是“嘻哈”界饶舌歌手必备的一项武器,才能把握战略征服听感。


撇开嘻哈历史和起源不说,如今这个时代的“伪文化”在各个国家都会发生,
只要吹毛求疵的往一个概念去思考,
必定觉得这么个具有强烈背景的黑人文化,
而衍生出的“嘻哈”音乐风格,并不属于美国非洲人以外的群体,
甚至是同个国家的白种人,
但事实证明老生常谈的话题会令音乐脱离了自由的乐趣;
所以,单单以音乐风格去探讨,
只要明白其精神的核心价值且不泛滥的灌输和播种,
将“嘻哈”类歌曲套在生命过程里每起重要的事件,
将饶舌音乐变成令人省思的艺术成品,就未必要固步自封。


近年,马来西亚“嘻哈”文化随着街舞、涂鸦、
服饰等的潮流吸纳了更多的追崇者,
但它也许一直都存在着,只是没有真正的管道或平台任其发挥。
以“嘻哈”音乐的范围去看,
随着十几年前“说唱摇滚”(Rapcore)的平地一声雷,
诞生了流行音乐界的“联合公园”(Linkin Park),香港的“大懒堂”(LMF)
然而,Rage Against The Machine
才是更早期结合了独音摇滚和饶舌音乐的圣者乐团。
在马来西亚,将重型摇滚融入沉淀式的“说唱”元素
形成另一类独特乐风,若大家的记忆依然清晰,
应该不会忘记 “沉默的祷告者”(Silent Prayer)
一组已解散约十年的本地中文独立摇滚乐队。

由于笔者没亲身体验过“沉默祷告者”时期的音乐经历,
搜寻实体音乐记录的结果亦不多,
就不宜在此多谈,但依然令人回味他们最后一次同台的合作,
难得还保留了四年前,
担任“大懒堂”大马音乐会其一暖场嘉宾的现场录影视频:


解散后的两位灵魂人物其实没有舍弃音乐版图,
吉他手Silent Keat往冷僻电音的世界迈进,
主音“阿豪”(Hour)继续铺建他的“嘻哈”之路,
另组“无哔”(MõBeat) 纯嘻哈组合

实际上, 
“无哔”团员们不希望“无哔”只是一支组合,而是一个音乐社群,
召集同好们设下可交流的空间,不定期与各音乐单位共制创意活动,
亦无定性的和喜欢饶舌的朋友合作;不过还是以“阿豪”为中心,
他亦是“无哔”歌曲创作的主要人物。
如果对饶舌歌曲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,
个别说唱的部分,通常都会个别创作歌词,
而“阿豪”的作品并不多,歌词却围绕着和生活有紧密关系的内容,
大部分歌曲的社会意识强烈坚韧,本土化的剖析值得大马人民反思的课题。
分道扬镖造就的美丽憾事,是成型了另一个少众却逐渐蓬勃的场景,
可预知“无哔”与大马中文“嘻哈”,
会随着时间孕育出更健全的茁壮声势。

“无哔”面子书,除了说音乐,谈嘻哈,
主要还分享充满趣味性的哲学图片:

制成音乐影像的饶舌歌曲,可以浏览以下链接:
http://www.youtube.com/user/ChannelMoTV



文:Shane [2014年4月份。“Mint”杂志文章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