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多元的社会运作下,每个厂牌都允许有自己的想法,厂牌越多, 想法的相互冲击就越明显,这是正常规律,也是每个推广者愿意和应该正面对待的事情。想法上的冲击,让厂牌有了思考的方向和空间,也让群众从中认识了选择。 独立音乐卖的就是想法和生活态度,独立本身就是品味和信仰,这些抽象的概念透过音乐的创造具体化,不在那里,在现场。理念相近的厂牌促进了合作的机会,对 场景本身,就是一个资金的聚集,更多可能性在此出发。
相信很多厂牌在进行推广的工作时,首先遭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如这个已经被商业制度重 重包围的环境下,进行磨合。独立厂牌在某程度下,也是一个盈利机构,也必须在商业制度下才能生存。不同点是,独立厂牌是在维持音乐质素和保持音乐人创作自 由度的大前提,去重新思量比较公平的制度。由于,音乐厂牌的经营模式没有太多官僚以及带有些许理想主义,这让很多意想不到的现象和创意出现。
在 马来西亚这片土地上,太多无形和有形的限制,乐队要有演出的平台,要有可以专心创作的空间,就必须靠厂牌来为他们经营。虽说乐队自己本身也应该建立自己的 独立精神,参与更多不同的领域,重要性在于认知和了解,但是对乐队来说,分工才是最健康的发展方向;厂牌是属于策划,安排和推广和财政的单位,乐队则是音 乐创作,品味塑造,和演出的单位,两者若能合作无间,互不越位干涉,当此合作过程催化出榜样,一场音乐革命就可能出现。
2009年1月20日星期二
08回顾,历历在目(二):厂牌与场景篇
上一篇文章所提到的音乐厂牌数量增加,自然会对本地的音乐环境带来变化。虽然很多时候,这些厂牌本身的成立,背后的动机都很单纯,可能只是同好者的 聚集,先别论及什么远大的目标和远景,数量的出现,最后的结果必定会把人们推进到思考的质的考量。举办音乐活动就是最好的例子。音乐厂牌的出现,意味的就 是这些现场的印记,音乐最后的归属还是现场。08年也正是这些音乐活动最为鼎盛的年份。音乐活动除了让乐队有演出的平台,当然也会达到推广的效果,可是最 重要的是制度的重塑,和与乐队的信任的建立,当然这是和厂牌理念息息相关。
订阅:
博文评论
0 评论:
发表评论